内蒙古露天煤矿坍塌事故最新救援进展
据央视报道,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一露天煤矿发生大面积坍塌。截至2月23日22:30,已经救出12人,其中6人生还,6人死亡,47人失联。
24日上午,总台记者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露天煤矿坍塌事故救援核心现场看到,根据专家组制定的“分层挖掘,梯形降坡”救援方案,现场正组织大型机械对坍塌体进行从上至下逐层剥离,加快搜寻被困车辆和失联人员。
跟昨天(23日)相比,记者注意到坍塌体的上方,出现了多台重型挖掘机械,它们是通过昨天现场修出的施工便道来到坍塌体的顶部,开始从上往下加快剥离,搜寻失联人员和被困车辆。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公布了专家组制定的“分层挖掘,梯形降坡”救援方案,所谓分层挖掘,就是挖掘机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上分层进行挖掘;梯形降坡,就是为了保证滑坡体的稳定,不出现二次坍塌,救援人员会像修梯田一样,一级一级修建搜救平台,把高度慢慢降下来,逐步靠近被困车辆,想方设法加快救援进度。
应急管理部:彻查内蒙古露天煤矿坍塌事故原因和责任 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22日晚,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率工作组紧急赶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指导新井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煤矿坍塌事故救援处置工作。23日凌晨1时许,工作组到达事发煤矿,详细察看事故现场、了解救援处置情况。工作组指出,当前救人仍是第一位的任务。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全力做好事故救援等各项工作。要千方百计开展抢险救援,组织专业力量,抢抓黄金时间,争分夺秒搜寻失联人员,不放过任何一线希望。要抓紧核清失联人数,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开展摸排,确保全覆盖、无遗漏。要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加强救援现场组织指挥和监测预警,科学组织施救,确保救援安全。要全力做好善后处置,组织工作专班耐心细致做好家属安抚救助、心理疏导等工作。要加强舆情引导,权威准确发布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认真开展事故调查,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彻查事故原因和责任,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专家组已制定优化救援方案
23日10时,总台央视记者随应急部工作组在露天煤矿坍塌事故救援现场看到,经过连夜勘察评估,专家组已制定优化救援方案,正组织救援人员和机械加紧搜救失联人员。
据了解此次坍塌事故发生在该露天煤矿西采区,为西采区北边坡的山体整体发生塌方。北边坡的山体净高垂直高度是180米,塌方发生以后大概形成了一个东西走向500米、南北走向200米范围的渣土堆。渣土堆的净高,估测应该在80米左右。国家、自治区包括其他相关省区都派出了专家组,陆续抵达救援现场。
据介绍,事发采矿区基本是一个山谷,整个山体塌下来以后,基本上将底部作业面全部覆盖。事发时矿区视频探头画面显示,13时许发生的塌方大约持续30秒到40秒时间。18时44分左右,现场又发生了第二次比较大的严重塌方。
据介绍,事发煤矿最早是井工矿,2012年改造成露天煤矿。此前有三年的时间处于停产状态,2021年4月恢复生产建设。
救援持续 消防救援力量陆续抵达展开救援
2023年2月22日13时许,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新井煤业有限公司一露天煤矿发生大面积坍塌,造成人员伤亡。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获悉,截至23日2:30,阿拉善、乌海、巴彦淖尔、包头等盟市消防救援支队共32车152人已抵达现场。目前,根据现场指挥部的统一安排,编配救援力量,有序展开救援。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煤矿坍塌救援持续 有51人失联
2月22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新井煤业有限公司一露天煤矿发生大面积坍塌,有工作人员和车辆被埋。记者在事故现场了解到,救援工作正在紧急进行。
阿拉善盟盟委副书记、盟长李中增介绍,救援一直在持续,国家、自治区、阿拉善盟组成的43人专家组,正在现场进一步评估,进一步优化救援方案。截至23日0:30,核实以后还处于失联状态的人员是51人。
目前已经到达现场的救援队伍有11支,470人左右,130多辆大型的救援机械。李中增介绍,塌方量巨大,救援难度很大。各方的救援力量、包括周边地区的救援力量还在陆续赶赴现场。
内蒙古煤矿坍塌事故造成53人失联 已救出被困人员8人
记者从内蒙古阿拉善盟宣传部获悉,2023年2月22日午后,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新井煤业有限公司矿区发生山体滑坡。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53人失联。
目前有救援队伍8支、救援人员334人,各类救援器械车辆129台(辆),安全生产专家9名正在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已救出被困人员8人,其中,6人已送往医院救治,2人已无生命体征,救援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
该次煤矿坍塌事故的发生,造成国家和遇难者家庭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矿山安全生产不容忽视,我公司专业从事各种结构安全鉴定技术服务,承接各种结构安全性、可靠性鉴定、结构健康检测等业务,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