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项目前景如何?
城市更新的定义:指针对现有土地功能和资源利用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特定城市建成区域,特定主体根据城市规划进行的活动。
城市更新项目是对城市中某一个比较落后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和建设。是落后的区域变得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括了两种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客观存在实体的改造,也就是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是为了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等改造的延续。
城市更新不只简单的改造和重组,它体现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价值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重塑,主要目的在于优化生活生产空间,打造有维度感的生态文化城市,推动着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质,创造居民美好生活。简单来说,凡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环境,都是城市更新的对象,凡是能促进改善的手段,都可能被采纳。对居住环境需求的不断提升和国力的日益强盛促成了城市更新的不断发展。
2021年,“城市更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8月30日,住建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提出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加快补足功能短板、提高城市安全韧性等多项城市更新规划原则和指导意见。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列入重点工作,并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认为,这说明今年以及未来多年,国家将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优化调整、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并在“双碳”国家战略下,通过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切实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更新。从当前各地实践情况看,城市更新项目大多数还是以政府推动为主,未来需要更多的市场力量参与,将保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的可持续性。
随着城市更新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落地和实施,各地在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相关的规划和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政策出台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