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发展史有哪些阶段?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指由政府或立法机关颁布的对新建建筑物所作的最低限度技术要求的规定,是建筑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发展至今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我国最早的荷载设计规范,1954年建工部颁布的《荷载暂行规定》结规1-54,该版本主要内容以引进苏联规范为主,内容适用于当初普遍采用的允许应力和破坏阶段设计结构的设计方法;1958年修订后《荷载暂行规定》结规1-58,增加充实了部分内容,规定了荷载系数,以适应多系数设计的需要。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开展了大范围的荷载调查,尤其是风、雪荷载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荷载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更名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9-74,这是我国自主编制的较为完整的一本规范,适用于当初设计规范为多系数分析、单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及允许应力设计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配合全国性建筑结构可靠度和荷载组合课题研究,又对楼面活荷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对基于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组合方法开展深入研究,主要成果集中反映于《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并一次修订完成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在可靠度设计方法、活荷载统计、荷载组合、结构抗风雪荷载设计等方面有了跨时代的进步,使该规范跻身于基于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国际先进标准。
90年代中后期,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关于是否提高结构可靠度的论证,形成了要在新一轮规范修订中适当提高结构可靠度的一致结论。1997年,启动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修订工作,决定适当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荷载设计规范的修订起主导作用。2001年颁布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并于2006年局部修订。2009年,开始对规范全面修订,2012年5月28日,批准颁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012年10月1日实施。
我院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货架检测,钢结构焊缝检测,建筑材料检测,广告牌检测,轨道交通紧固件检测,移动产品类检测,钢结构厂房的在线监测等专业技术服务,服务对象涉及医院,能源,机械,航空,食品及教育科研领域。我院成立于2000年,扎根于长三角,服务于全国,设立了南京、苏州、武汉、南昌、西安、天津等分公司,借助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协助客户解决生产,贸易,研发等多个环节的技术问题。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咨询、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