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测建筑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既有建筑的保护层厚度应该怎么测,是测至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还是横向钢筋(箍筋)的外边缘。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从了解保护层厚度的作用谈起。
一般而言,保护层厚度有两个作用:
1、耐久性的要求。事实上规范规定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主要从耐久性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的。
2、承载力计算的作用。大家知道在计算构件的承载力时,计算公式中会用到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的大小会影响到截面的有效高度。而计算公式中用到的保护层厚度一般指的是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特别是计算裂缝宽度时,保护层厚度的大小对裂缝宽度的影响会较大。
由此我们得知,若需要对既有建筑的耐久性进行检测,显然应测量的是箍筋至外边缘的距离。但如果对承载力计算时,又该如何处理呢?我们来看看一般的软件是怎么规定的,PKPM中规定填写保护层厚度按最新规范的要求填写,程序会自动处理承载力计算中的截面有效高度。从这个角度出发,若采用软件进行承载力计算,保护层厚度显然也应测量箍筋至外边缘的距离。
综上,一般情况下现场实测保护层厚度应测至箍筋外边缘。
当然,既有建筑相比新建设计也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实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纵筋与箍筋分离的现象。
这样纵筋的保护层厚度往往不能通过箍筋保护层厚度推算出来,若还是按箍筋保护层厚度输入程度计算承载力,则可能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这时建议应分别测量箍筋保护层厚度和纵筋保护层厚度,对耐久性评估采用箍筋保护层厚度,而对于承载力计算,当采用商业软件进行计算时,应输入实测纵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减去箍筋直径的数值。
我院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货架检测,钢结构焊缝检测,建筑材料检测,广告牌检测,轨道交通紧固件检测,移动产品类检测,钢结构厂房的在线监测,等专业技术服务,服务对象涉及医院,能源,机械,航空,食品及教育科研领域。我院成立于2000年,扎根于长三角,服务于全国,设立了南京、苏州、武汉、南昌、西安、天津等分公司,借助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协助客户解决生产,贸易,研发等多个环节的技术问题。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咨询、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