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房吊车疲劳度检测
1、检测目的
为了解新线熔炼车间、老线熔炼车间、消失模车间及造型车间4个单元内吊车梁系统的安全性,选择各车间内生产安全风险较大、吊车梁轮压荷载最大跨的吊车梁进行疲劳测试分析,以便为吊车梁后期的维护管理及使用提供依据。
2、检测依据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621-2010)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2020);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3、本次检测的对象如下
厂房名称 |
吊车梁位置 |
跨度(m) |
新线熔炼车间 |
2/D-E轴 |
9.0 |
3/D-E轴 |
9.0 |
|
老线熔炼车间 |
5-6/A轴 |
12.0 |
8-9/A轴 |
12.0 |
|
消失模车间 |
2-3/A轴 |
12.0 |
2-3/C轴 |
12.0 |
|
造型车间 |
4-5/B轴(A-B跨吊车) |
9.0 |
4-5/B轴(B-C跨吊车) |
9.0 |
4、应力测点布置情况
吊车梁静、动态应力测试时,分别在各吊车梁上翼缘1/4跨、1/2跨、3/4跨沿吊车梁纵向安装应力测试传感器1#~3#,如附图4.2所示,测量不同工况下吊车梁以上部位的应力变化情况,并通过跨中2#测点动态应力连续监测(不少于8小时)获取该吊车梁的实际载荷谱数据。
5、静态应力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各吊车梁上翼缘1/4跨、1/2跨、3/4跨应力较小,
6、动态应力测试结果
各吊车梁的动应力测试时,测点布置吊车梁跨中2#测点,测试过程覆盖空载、满载、通常载重、大小车运行、启动、刹车、起吊等工况,
7、吊车梁动态应力测试统计分析
对各吊车梁实测的应力谱数据采用疲劳荷载计数法进行统计分析,可知测试时间内的应力循环次数、欠载效应的等效,详见附表7.1。
附表7.1 吊车梁测试统计分析结果表
吊车梁位置 |
测试时长(h) |
测试时段应力循环 总次数 |
欠载效应等效系数 |
|
新线熔炼车间 |
2/D-E轴 |
9.1 |
129 |
0.68 |
3/D-E轴 |
9.1 |
118 |
0.62 |
|
老线熔炼车间 |
5-6/A轴 |
9.1 |
186 |
0.98 |
8-9/A轴 |
9.1 |
175 |
0.92 |
|
消失模车间 |
2-3/A轴 |
9.1 |
163 |
0.86 |
2-3/C轴
|
9.1 |
165 |
0.87 |
|
造型车间 |
4-5/B轴(A-B跨吊车) |
9.1 |
/ |
/ |
4-5/B轴(B-C跨吊车) |
9.1 |
108 |
0.57 |
与现行《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对比可知,老线熔炼车间及消失模车间测试吊车梁的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均大于规范推荐值0.8,说明吊车梁实际使用的繁重程度较高。